認識聖經
2015 -2022
你所念的,你明白麼?
舊約聖經的誕生、流傳和定典
引言
提摩太後書三:16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1的。”這是我們的信念。聖經的寫作雖然源於上帝,
是一本超自然的書,但正如一切古代的文獻,聖經是由人,用文字記錄下來。從原稿、抄寫、定典、 翻譯、流傳的整個過程中,上帝都不斷地保守。因此,就是到了今日,我們手上的聖經仍然信實可 靠。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和文獻鑒別家 Frederic Kenyon 曾說:“基督徒可以手拿聖經,毫無懼怕和 躊躇,肯定地說這是上帝真實的話語。這話語代代相傳,完全沒有甚麼重要的錯漏。”
舊約的原稿
舊約的三十九卷中,最古老的應該是摩西五經,寫於主前約一千五百年。是真的“寫”嗎?
當時有文字嗎?不是口傳嗎?這是一般人的懷疑。從古文字學的研究,摩西寫五經是不容置疑的。早在主 前三千年,蘇美人(Sumerian)、古埃及人、阿卡德人(Akkadian)已經開始使用象形文字,日後又簡化 成楔形文字。他們利用葦莖做成的筆,寫在粘土板上,等待晒干或烘干之後,就可以留存於後世。 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博物院看到以楔形文字刻在一黑色玄武岩圓柱上的漢摩拉比王法典(主前 1700年)。到摩西的時候,文字已經演變成整套字母(alphabet),腓尼基文字(Phoenician)就是一例。摩西既 然“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使七:22),他應該是一個書寫的能手,何況聖經也的確記載了上帝 吩咐摩西要把他的話寫下。(出三十四:27,二十四:4,申三十一:9)從摩西五經的寫作到瑪拉基 書的完成,所涵蓋的時間約有一千年(主前一千四百年至四百年),由二十五至三十位不同背景的作 者合作寫成。除了一小部分以外,主要是用希伯來文寫成。中間由於希伯來文法經過演變(在主前
1350 年),舊的書卷都已被改寫,現在舊約里的希伯來文法都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舊約原稿的希伯來文都只有子音(consonant),母音(vowel)是以後才加進去。(請看下文) 很多証據顯示舊約的經卷開始時是用腓尼基式希伯來字體寫的(Paleo-Hebrew),後來才改用 Aramaic square 希伯來正方字體。馬太福音五:18 說的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耶穌指的一點(yod)就 是希伯來正方字體的一個字母。
舊約抄本
舊約原稿當然已經失傳,但抄本卻一代代的流傳下來,直到印刷朮的發明。
(十五世紀。第一本舊 約是在 1488 年在意大利印刷的。)在古代的著作中,保存得最好,當推舊約聖經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猶太人對耶和華的敬虔,以致他們尊重自己的手抄經卷,近乎迷信程度。
在主前三百年之前,手抄本都是寫在蒲草紙上(另有些在羊皮上),為方便閱讀起見,大都是把約十 寸寬的草紙,粘成一卷,約三十長。每卷足以容納以賽亞全書。這也是為甚麼摩西五經剛好是五卷 之長。希伯來聖經里的撒母耳記、列王記和歷代志都是一卷長,所以沒有分上下兩本。
從主前三百至主後一百三十五年,我們有死海古卷(200 BC - 200AD,在 1947 年發現),
這是現存最 舊的手抄本,包含了以賽亞書和不計其數其他書卷的碎片殘簡(除了以斯帖記)。
將它與主後 900 至
1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2 Tim 3:16)- 根據提後三章十六節,
聖經是神自己所默示(啟示)的說話。1000 年的馬所拉抄本相比,証明了聖經是可靠無誤的。
大概是這時候,舊約開始以三十九卷的形式出現,分成三組:律法、先知書和聖卷。
這也是主耶穌在路二十四:44 所指的。在這段時間之 前,舊約聖經似乎有
三種不同的“版本”(text type):埃及式、巴勒斯坦式和巴比倫式。在主後一百 三十五年之後,
就開始出現單一“版本”,就是後來的馬索拉版本(Masoretic text)。著名的七十士譯 本(Septuagint),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也是在這時在埃及亞力山大城(Alexandria)完成。新約聖經所引用 的舊約經文就是從這譯本來的。除了死海古卷,從這時期留存下來的有蒲草殘篇,
The Nash Papyrus,記載了經文出二十:2 - 17(十誡)和申六:4。
從主後一百三十五至一千年,舊約聖經開始有分節,分段和分章,以方便讀者的閱讀。這時候,在以色列加利利湖西岸的一個城(Tiberian),有一馬所拉家族(Masoretes),他們對舊約聖經作了最大的 貢獻。這個家族從八世紀至十世紀的兩百年之間,首先設計了一個拼音系統,將母音(vowel) 放在 希伯來文里,幫助讀者朗讀。他們也在經卷旁加插了一些注腳(Masorah parva and Masorah magna),對以後的經文研究有很大的幫助。現存的年代最久的馬索拉版本 Codex Cairensis
(AD 895)是出自這 個家族的成員 Moses ben Asher,里面有約書亞書、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和許多先知書。另一 本留存下來的是 Aleppo Codex(AD 925)。主後兩百年之後,
舊約開始以 Codex(抄本)的形式出現,但在猶太人的會堂里,他們還是用卷軸(scroll)。
主後一千年至今,有超過 3000 件各式各樣的手抄本存留。最著名的是 Leningrad Codex (1008),也是馬索拉版本,整本舊約完好無損,現藏在列寧格勒的公眾圖書館。現在我們常用的希伯來聖經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簡稱 BHS) 就是根據這個版本編輯的。主後 1450 年印刷朮發明之後,第一本舊約聖經是在 1488 年完成。
舊約的定典(Canon)
定典就是鑒定某書卷是上帝所默示的聖經。單有上帝的默示,并不足夠。大體來說,上帝也賜人屬靈的智慧,分辨上帝所默示的真跡。人在聖靈的帶領下,知道何者是須摒棄的偽書。與新約定典的 過程比較,舊約定典的過程反而沒有甚麼特別波折,雖然在主前幾百年,撒瑪利亞人拒絕承認舊約 所有的經卷,除了摩西五經﹔主前兩百年,許多偽經和次經出現﹔主後的拉比著作里,也有對以西結書、箴言、雅歌、傳道書和以斯帖記的定典質疑。
總之,舊約定典似乎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逐漸形成。肯定的是,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
摩西五經早已定型被接納。來到耶穌時,舊約聖經已經分成三組:
律法書(Torah):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先知書(Nebhiim):
-
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
-
後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 聖卷(Kethubhim)
A. 詩歌書:詩篇、箴言、約伯記。
-
五書卷(Megilloth):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
-
歷史書:但以理書、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歷代志。
歷代志是最後的書卷,這是為甚麼耶穌在路十一:51 說,“從亞伯的血起,直到。。撒迦利亞的血為止。”亞伯是創世記第一個殉道者,撒迦利亞是歷代志里最後一個殉道者。(代下二十四:20-21)
在耶穌時代,次經(Apocrypha)已經大行其道。但從新約的引用舊約經文來看,這些次經都不被接納。 猶大書是惟一的書卷引用次經《摩西升天記》(The Assumption of Moses)(猶 9)和《以諾書》(Enoch)(猶14)。但這并不表示這些次經是上帝所默示的,
正如保羅引用希臘詩人的詞句一樣。(徒十七:28,林前十五:33,多一:12)
至於基督教,則把舊約聖經分成四組,以別於希伯來聖經的三組。
四組的分法是根據武加大拉丁文 譯本(Latin Vulgate,約主後 383 - 405 年)的編法。
武加大譯本則取法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律法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明記。
歷史書: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記上、
列王記下、歷代志上、 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詩歌書: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
先知書:
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小先知書:十二小先知書。
舊約聖經從上帝到我們的手中,走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其中另我們震驚的是,
除了翻譯不同之外, 我們手上的聖經,與作者當日寫成的,基本上是沒有分別。
註: 聖經中的新約部份,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同樣是 27 卷,舊約則不同,天主教 46 卷,
基督教 39 卷,相差的 7 卷是:
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慧篇、德訓篇、巴路克先知書、瑪加伯上、瑪加伯下,
及艾斯德爾傳∕以斯帖書的補錄部份,
和達尼爾∕但以理先知書 3:24-90 及達 13、14 章。
這 7 卷書和艾及達的希臘文聖經片段,天主教稱為「次正經」
(Deuterocanonical,或「次經」,或「次正典」),因為它們是經過一番爭論後,才被列入正典,
但其地位(在天主教內)與那 39 卷「首正經」(Protocanonical,或「主經」,或「首正典」)毫無分別,
同樣被尊為「正典聖經」,那些不被尊為正典聖經的其他書卷,天主教稱它們為「偽經」 Apocrypha)。
基督教不接受「次正經」為「正典」,她們也稱之為「次經」(Apocrypha),
但其意思卻如其他「偽經」(Pseudepigrapha)一樣,即不是「正典聖經」。
39 卷
7 卷
不被尊為正典的其他書卷
天主教
首正經 Protocanonical
次正經 Deuterocanonical(地位與首正偽經 Apocrypha經等同)
基督教
正經 Canonical
次經 Apocrypha(如同偽經,即不視偽經 Pseudepigrapha之為正典聖經)
關於次經的小小背景資料
早於主前三世紀,因僑居外地的猶太人已不懂他們自己的希伯來文,故需將希伯來文聖經(即舊約)譯為希臘文,供他們閱讀。這譯本名為七十賢士譯本(LXX),約於公元前 130 年完成,那些次經(雖然有些是用希臘文寫成的--至少加下和智)和另一些沒列入正典的書也收錄在內,合共 53 卷書,但 70 賢士譯本也有許多版本,各有不同的書目。
-
在 19 世紀末及 20 世紀初,學者們皆認為在耶穌時代有兩個舊約書目:
-
-
巴肋斯坦書目(較短,39 卷,全是希伯來文),
-
-
-
亞歷山大書目(較長,包含那些次經,是操希臘語的猶太人用的)。
-
-
簡言之,整部舊約聖經分為三個部份:
-
-
「法律」(即梅瑟五書∕摩西五經)--其中所包含的那些經書,在兩個書目?均是相同的,
-
-
-
「先知」(包括前、後先知書)--其中所包含的那些經書,在兩個書目?均是相同的,
-
-
-
「雜集」(又名「聖卷」,有時以「聖詠∕詩篇」來統稱它,見路 24:44)--兩個書目所包含的經書是 有分別的(那些次經主要是在「雜集」中)。
-
-
猶太人(猶太教)約於主後 90 年至 100 年間舉行「雅木尼亞∕亞麥尼亞」(Jamnia)會議,他們在這會議中接 受那 39 卷希伯來文聖經為正典。舉行這個會議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驅逐基督徒出會堂,基督徒誦讀的是希臘文70賢士譯本,若在會堂內只讀希伯來文舊約聖經,則基督徒要「拜拜」。基督徒一出會堂,便要朝拜羅 馬皇帝(這與信仰有違),否則觸犯國法,有被判死罪之虞。
-
16 世紀時,馬丁路德反對煉獄的道理。因天主教引用其中一卷次經(加下)來講煉獄,所以,路德便否認教會有權斷定那卷書是正典,他認為應以該卷經書的「內在價值」來決定它是否正典,即「聖經為自己作證」。
-
路德亦曾否認一些新約次經的經書,後來基督教予以承認。
-
基督教取用了猶太人(猶太教)所訂的舊約書目(39 卷)。 聖經詞源 聖經“bible”一詞是源出於希臘文“biblia”其複數為“biblion”,後翻譯為拉丁文再而翻譯為英文; 當時代“biblion”一詞是用來形容“biblos”( book)書本的部份,而“papyrus”是一種用蘆葦草“reed”造的紙張,這種植物盛產於埃及一帶境內,而在古時代這種“reed”植物是用作製造紙張的用途,而當時期的人仕經常 用這“papyrus”這名詞代表手抄的原稿作品。上述的名 詞“biblion”與“biblia”皆曾用於(LXX)希臘文舊約七十仕譯本與( Apocrypha)次經中 , 而整全基督教的文獻被稱之為聖“biblia”則約在主後五百年。 “writing”與“scriptures”這兩個名詞經常出現在新約聖經中來表示部份或整部的舊約時代的 聖經。 約 新舊兩約把全本聖經分為兩大部份 ,而英文譯為 Old 與 New Testament, “testament”一字含有遺囑的意思;而希臘原文是指契約covenant, 所以中文翻譯為約是極其洽當的。 參閱下列經文: Ex 24:7 - 8; Jer 31:31ff; Matt 26:28; Heb 8:6 – 9; 1 Cor 11:25; 在舊約時代希伯來人對約“covenant”這字含有下列三種的意思: 1. 雙方同意履行合約的協定 I Sam 18:3 – 4; Mal 2:14 2. 單方在被強迫的情況下同意屐行合約的協定 Ezek 17:13 – 14 3. 神單方提出合約方法,把人與神的關係得以和好 Deut 7: 6 - 8 鐘鵬章